新学期伊始,智能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确定了“用商科思维实现完满教育的新工科领域化聚焦,培养“新工科”的经营性管理者”的基本定位。学业导师的工作开展成为实现基本定位的关键部分。本周智能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在经过“完满教育再解读”“学业导师工作开展方向”“知识点+能力点跨界连接主题讨论”等前期讨论交流准备的基础上,积极协作,完成了4项学业导师走进学生的专项活动,推进融合工作再上新台阶。
拒绝迷茫,从生涯规划中体验完满大学生活。
4月18日下午16:0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9-2班举行了关于“心理和大二生涯规划指导”的座谈会,智能工程学院刘运杰老师介绍了高中和大学生活各方面的不同,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五点小建议来帮助同学们转变心态、从容面对迷茫,表达了对同学们的大学生活的美好祝愿,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丰富了同学们的心理学知识,打消了大家对大学生活的迷茫,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负面情绪。活动中,刘老师结合实例,深入探讨了诸如“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习的关系”等问题,不仅让大家找到了在大学生活的正确方向,也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向迷茫的大学生活说“不”。



看清专业,在专业课程中积极做好人生准备。
4月17日下午16:30,建筑工程学院邀请梁丽浩老师为同学们开展了“就业与升学”的主题讲座。梁丽浩老师在讲座中详细分析了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学科的专业要领和今后的升学和就业方向,借助雷神山医院的建造过程生动地讲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辉煌成就,并结合数据讲解了今后建筑行业的就业前景,号召大家明确自己的目标,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改正自己的不足,规划好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综合能力。 

学以致用,从动手操作中做到知识融会贯通。
4月17日,由娄玲玉老师指导的“工匠精神,致敬传承”活动第一期“电水壶生命拯救计划”圆满结束。通过娄老师的详细介绍,各位同学在活动中了解了电水壶的工作原理与各类故障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认真回想自己在课堂上学过的有关知识,积极在交流群中探讨学习。之后,同学们纷纷用家中现有的材料动手操作,最终从实践中汇集成了一份份完整的活动心得。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巩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可谓意义非凡。 

专业团队,在社团活动中体会专业独特魅力。
4月18日,电路设计探讨社正式成立。社团初期共有24名学生加入,赵沙沙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在今后将为成员提供技术和知识支持。下午4点,在赵沙沙老师的带领下,社团展开了电路设计探讨社第一次网络会议,大家在群里畅所欲言,气氛十分融洽。“我只是起辅导作用,你们有什么想法就可以直接说,我们的社团是个自由的社团”赵莎莎老师的话充分调动起了社员们的积极性,大家都在群里踊跃发言,畅谈自己对电路设计的看法,大家还共同观看了部分有关电路的视频,探讨了未来开展社团活动的初步方案。相信有了专业团队的支持,同学们将会更加充满激情地在科学知识的战场上冲锋。

“学业导师在行动”系列活动给学生与专业老师都带来了崭新体验,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孙淑贤老师在完成活动后,开心的说“学生很可爱,没洗头,就不开视频”“听我邀请他们吃饭,可开心了,话都出来了”“下一次,我准备选20个问题,谁答不上来就露脸开视频”。从专业教师到学业导师的转变尝试,让老师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完满教育是专业经验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习得的最佳渠道。同学们在与专业课老师的“非课堂”互动下,同学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知识的获取源于我们改造世界的客观需求,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以致用”的知识习得观。在活动中引入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里完成活动,这只是一个开始。智能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在今后的活动中将会继续拓展双院融合的路径,让融合工作成为两院“完满教育的新工科领域化聚焦”育人实践的亮点板块。
(文/韩赞儒;图/赵学鑫、潘奕霖、张雯雯、谭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