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丰收的号角吹响了,东岳的农耕车出发了。秋日明媚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绿色的大地染满金黄,正是一年丰收的好时节。在山口镇山口北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杨荣光叔叔的帮助下,2024年9月27日上午10点,东岳书院发展导师、全生异科导师与书院学子聚集在东岳书院,化身为“东岳禾伙人”前往学校门口田地亲身体验掰玉米。

东岳书院发展导师路澳征开着“农耕车”率领着大家在前面开路,只听一声令下,师生们戴着草帽,搭着毛巾,伴随农耕号的左右向校外的田野出发,大家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甚至还有几位朋友兴高采烈的翻上农耕号,站在车前,摇着手中的毛巾,欢呼着,跟随大部队出发了,一路上欢声笑语,内心充满着对掰玉米的期待,引来路人的观望,“好酷!”“我也想参加!”。


农耕号缓缓向前,同学们手忙脚乱的控制着农耕车车身的方向,跟着歪歪扭扭的车走出校园,终于来到了这片布满玉米的田野。轻柔的秋风将这一片玉米地染成金黄色,收获就在这一刻。农耕者们已经迫不及待的钻入玉米地,去收获这属于自己的果实了“来!咱们比比谁掰的多”“那你肯定比不过我”,随着一阵阵的咔咔声,一个个玉米被掰了下来,堆在田埂上,他们有的掰玉米,有的剥玉米衣,还有的在装玉米,他们分工合作,十分默契,就像是真正的农民一样呢,只不过这里有好多好多人呢,在这里不仅有劳作的辛苦,还有和伙伴们一起掰玉米的开心、快乐,田野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劳作的欢快。

“哎呀好累啊,你累不累?”“当然累了,但是我还是开心大于辛苦,而且不还有你陪着我一起累吗?”在掰玉米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田米爽老师也从身后追了上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参与玉米丰收的乐趣。


活动接近尾声,师生们一起为东岳第二块农耕基地的牌匾挖地坑,将“泰山科技学院劳动实践基地”的牌匾亲手栽到地头,相约今后的耕耘、播种和收获。承载着我校劳动教育的田野,将持久的矗立在劳动的田间。



经过师生们一番“战斗”之后,田埂上堆满了玉米,农耕者们分享着自己的喜悦,一起拍照留念,在镜头中,他们拿着金黄的玉米,笑的如阳光般灿烂,一阵秋风拂过他们的脸庞,好像把所有的疲惫都吹走了,这是秋天对他们辛勤劳动的奖励,最后农耕者们把玉米装在袋子里,一袋一袋的往农耕车上搬,运回了书院里。看着这满满一车的玉米,农耕者们心中的喜悦之情油然浮现于脸上。

“我在东岳有块田”系列活动是东岳书院基于我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围绕东岳书院农耕基地开展的以田间耕种为主的实践活动,截止至今,共举办4期,覆盖300余名师生。未来,东岳书院会继续扩展农耕活动参与人群,开拓实践场域,在实践中感召劳动之美。让我们一起期待正躺在东岳书院草坪上晒太阳的玉米,接下来在书院中的“表演”。

师生感悟
今天,我作为异科导师,带着学生们参加了“我在东岳有块田”的实践活动,这项活动以它独特的魅力,让学生们有机会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亲身体验这种收获的喜悦。这种亲身体验,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对劳动者的尊重,有助于塑造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东岳书院/大数据学院 郝艳芝
这是一次我新奇的体验,虽然我家里也有田地,但是非常少,我从来没有去干过农活,对于这次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从一开始看着路老师开着拖拉机拉着咚咚,我的心情就一直很兴奋,心里想着:我们这些人能不能把咚咚号装满玉米呢?到了西门的那块玉米地,听完路老师讲完注意事项,我就迫不及待的冲进了玉米地,最开始的生疏,玉米掰不下来,直到看到大厨掰玉米的方法,开始学习,到后来的孰能生巧。看着一个个玉米被我从秸秆上摘下来,心里充满成就感。通过这次掰玉米的经历,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地采摘玉米,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对劳动的尊重与敬畏。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它们背后凝聚着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与无私奉献。
——汶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陈兴超
此次的活动虽然辛苦,但也让我收获颇多,从一开始很早在一起集合做好准备工作,我的心情就十分激动。去体验大热天在玉米地里和大家一起干活,掰玉米、剥玉米皮,然后把他们装袋一起扛上车,对我是一种不同的体验。真的能感受到他们农民的艰辛,也激励我在未来生活上更加努力。
——汶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 张培栋
在这么热的天气下我们努力工作一上午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我们只是体验了一上午农民伯伯日复一日的工作就已经筋疲力尽,满头大汗。我想感谢组织本场活动的老师,让我们体验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米、一碗饭。
——新言书院/大数据学院 陈耀辉
(供稿:东岳书院 撰稿:田洪畅 摄影:张宇洁 崔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