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阅读科技先驱的传记恰似注入思想的“源头活水”。为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前瞻视野,智能工程学院“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再启新篇。3月7日晚,由生梦瑶、张兴扬老师策划,电气自动化技术24-1班承办的第134期活动于九河书院举行,这期以“智驭未来”为主题,聚焦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的颠覆性创新之路。
图片一
活动伊始,张兴扬老师以一段特斯拉工厂“黑灯生产”的讲述切入,揭示这本书的核心价值:“《特斯拉传》不仅是一部企业史,更是一部关于科技革命、能源转型与产业重构的启示录。”书中深度剖析了马斯克如何将电动车从边缘产品推向主流市场,以及他用“第一性原理”颠覆航天、能源行业的底层逻辑。
在“科技狂想曲”分享环节,三位同学结合代码级思考与人文洞察,呈现了极具工科特色的解读:
王梓尧从“钢铁侠”IP化运营切入,解读特斯拉如何用“产品发布会”重构汽车营销范式,强调“技术戏剧化”对产业破圈的启示。
图片二
王敏如则举了个特别接地气的例子:"大家都觉得开特斯拉环保,可书里说造电池用的钴矿污染超严重,挖一吨钴要排30吨废水!这就像咱们喝奶茶觉得纸杯环保,可分解一杯要20年,比塑料还毒!"咱们工科生搞设计,得像特斯拉追踪电池流向那样,把每个零件的‘碳账单’都算清楚,这才叫真环保!"
图片三
潘怡如用环保杯举例说:“书里说特斯拉电池回收率只有60%,这让我想到奶茶杯分类。如果我们在宿舍楼设‘可回收物积分站’,像特斯拉追踪电池流向那样记录每个杯子的去处,是不是能减少90%的乱扔现象?”
图片四
张兴扬老师在总结时强调:“马斯克教会我们的不是复制成功,而是保持‘愚蠢的乐观’——用工程思维解构不可能,用人文关怀重构未来。”他特别提醒,在AI生成内容泛滥的当下,深度阅读传记如同进行“思维力量训练”,能培养直面技术伦理困境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图片五
最后张兴扬老师对本次阅读分享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指出马克斯看待问题眼光独特,并且善于深度思考,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现在AI盛行,所有事情都依托于AI只会逐渐丧失思考能力,而阅读是提高思维和思考深度的有效途径,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与书为友,与经典同行,在书香中感受大咖精神,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采写:生梦瑶 张兴扬
摄影:生梦瑶 张兴扬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