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校园生活里,你是否期待拥有一片专属的心灵栖息之地?5月30日下午3点,汶阳书院203教室摇身一变,成为充满温暖与创意的“心灵树洞”,举办“疗愈·大艺术家”第20期——绘画日记分享疗愈活动,本次活动以绘画日记为纽带,引领同学们用色彩与笔触记录内心轨迹,在分享与倾听中收获治愈力量。

活动伊始,主持人漫步至同学们中间,以轻柔舒缓的语调,引导大家寻觅一个舒适的座位,缓缓闭上双眼,伴随着空灵的背景音乐,逐步放松身体的每一处肌肉。在沉浸式的正念体验后,同学们依次分享近期的情绪故事:有人用“灰蓝色的阴云”描绘考试压力,有人以“向日葵丛中的蝴蝶”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主持人巧妙地将情绪具象化,鼓励大家把这些或明或暗的心情,转化为绘画日记的创作灵感。

在柔和的灯光与轻音乐的萦绕中,同学们拿起彩铅、水彩与速写本,开启了与内心的深度对话。现场氛围安静而充满张力:有的同学以连续七天的“情绪色卡”记录焦虑的起伏曲线,用明黄色覆盖深灰色展现自我调节的过程;有的同学绘制“梦想漂流瓶”插画,瓶中满载对毕业旅行的憧憬;还有同学通过抽象的线条碰撞,释放堆积已久的烦躁情绪。每张画纸都成为独一无二的“情绪标本”,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仿佛是心灵倾诉的私语。


作品完成后,一场充满温度的“心灵画展”悄然展开。同学们围坐成圆圈,轮流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一位用拼贴技法创作“破碎镜子重生”的同学坦言,曾因一次演讲失误陷入自我怀疑,而绘画让她学会接纳不完美;另一位用荧光色描绘“深夜自习室台灯”的同学,则通过画面重温了备考时室友递来热咖啡的温暖瞬间。现场不时响起轻轻的附和与掌声,不同的故事在共鸣中编织成一张柔软的情感之网,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原来我并不孤单”。


活动最后,参与者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本次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与交流思想的平台,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缓解了内心的压力与焦虑。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表示,此次经历让他们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坚定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决心。


色彩会干涸,但情感永不褪色;日记会翻页,但治愈永远有下一篇章。每一幅绘画都是照见内心的镜子,每一次分享都是给予彼此的拥抱。期待下一期“疗愈·大艺术家”活动,继续以艺术为舟,载着我们在心灵的海洋里自在漂流!
(撰稿:张浩然 摄影:褚召佩 陈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