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教育 >  完满动态 >  社团活动 >  信息正文

【学长计划】借一缕星光,照竞赛征途

时间:2025-10-14 21:40:14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2025年10月11日晚7点,由远景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生活部精心策划的“竞赛Buff加持!从菜鸟到大奖的硬核攻略”——远景学院第三十五期学长计划在新言书院202举办。本次活动一改传统分享会的单向输出模式,聚焦于“实战”与“赋能”,旨在为正处于竞赛迷茫期的同学们提供一套清晰、可行、充满“干货”的行动指南,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精准破题:从“去哪了”到“做什么”

活动开场,主持人直击同学们在竞赛准备初期最常见的困惑——“信息从哪里来?”针对这一问题,分享会给出了“官方渠道+校内资源+人际网络”的三维解决方案:密切关注官网与官方公众号的动态,主动检索学校与学院发布的竞赛文件,并勇敢地向老师与学长学姐请教。这一环节为同学们的竞赛之路指明了方向。

信息渠道打通后,如何利用备赛前的宝贵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主讲人们强调,“空窗期”正是“黄金储备期”。远景学院于浩懿学姐分享道:“与其焦虑等待,不如主动点亮技能树。学习视频剪辑、精进PPT制作与美化、模拟答辩现场,这些看似边缘的技能,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团队的‘秘密武器’,让你的项目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核心收获:超越奖项的成长价值

本次分享会的核心,在于引导同学们重新审视参与学科竞赛的深层价值。它远不止是一张获奖证书,更是一段全方位的成长历练。

张启硕学长与于卓洋学长结合自身参加“互联网+”大赛的经历指出:“竞赛是一个微型项目实战。从团队管理、时间规划到压力应对,每一个环节都在逼迫你走出舒适区,将书本上的‘死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活能力’。这种‘实践竞争力’是任何课堂都无法完全赋予的。”

“为了一个模型、一个算法,你会去钻探课本之外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效率与深度,是平时按部就班学习难以比拟的。”王宇烨学姐以数学建模竞赛为例,阐述了竞赛带给我们的提升。

分享会特别指出,竞赛是构建优质人脉网络的绝佳平台。于浩懿学姐补充说:“你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严谨资深的指导老师,甚至是未来的创业合伙人。这些连接,可能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于跃学长生动地描述道:“在你的身边,可能就是一位精通编程的‘技术大牛’,一位文笔斐然的‘文案高手’,或是一位思维缜密的‘数据分析师’。这种专业的多元性,使得我们可以轻松集结一支知识结构互补、思维碰撞激烈的梦幻团队,去挑战那些单一专业团队难以企及的综合类、创新类竞赛项目。”

当然,竞赛的“硬通货”价值也不容忽视。一份高含金量的竞赛奖项,在研究生复试、综合测评评定及各类评优表彰中,都是极具分量的筹码,能为同学们的学业生涯增添坚实底气。

硬核解析:主流竞赛版图与通关策略

在活动的“硬核”环节,主讲人们为同学们系统梳理了主流的学科竞赛版图,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参赛建议:

综合类竞赛: 如“互联网+”大赛、“挑战杯”、“三创赛”,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适合有奇思妙想并愿意将其落地的团队。

理工类竞赛: 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3D大赛,强调技术实现与专业深度,是夯实专业基础的绝佳战场。

文社科类竞赛: 如“正大杯”市场调研、广告艺术大赛、外研社英语系列赛,侧重调研分析、创意策划与语言应用能力。主讲人们一致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早”与“准”——尽早规划、尽早组队、尽早动手;准确评估自身优势、准确选择赛道、准确理解赛事规则。

一个多小时的分享里,掌声和笑声就没断过。到了活动最后,远景学院的徐宗超老师收尾说:“学科竞赛不只是检验知识和能力的试金石,更是青春里一段难得的成长经历。希望同学们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愿意去接挑战,在组队合作时学会怎么沟通,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把思维练得更扎实。”

本次分享会,不仅是一场经验的传递,更是一次梦想的点燃。它成功地将“竞赛”这一看似高深的概念,解构为一系列可执行、可操作的步骤,真正为远景学子的竞赛之路加持了充满能量的“Buff”。我们期待,在不久的未来,更多的远景学子能够乘此东风,在各类竞赛的舞台上崭露头角,载誉而归。



书院社区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