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日暖阳温柔洒落的3月28日,新言书院202教室被阳光切成明暗交织的格子,教室里气氛热烈而充满期待,一场关于“如何用有温度的文字点亮志愿故事”的专题培训,正在这里悄然展开。

细节与严谨:文字的筋骨与体温

“志愿新闻稿里的一粒标点、一个数字,都是善意的刻度。”刘雨涵同学轻敲屏幕,向我们介绍着新闻稿的种种细节。同时,刘雨涵同学还指出要明确主题的重要性。“写新闻稿就像盖房子,主题就是地基。” 她以近期学院组织的关“EYE“行动为例,娓娓道来:“当我们面对一场志愿活动时,要先确定最核心的主题。比如关”EYE“行动,主题是关注中小学生用眼以及护眼知识,也可以是展现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的温暖互动。只有主题明确了,后续的内容才不会偏离方向。”
多维阐述:让文字更具感染力
语言是沟通的视窗,优美的语言会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在句子优化环节,王芊同学逐字逐句带领志愿者们感受文字魅力,润色文句,一段段文字从僵硬生涩,变为柔美更具力量的舞者,出演一场温暖又精彩的志愿舞台。

王芊同学化身新闻写作的 “超级魔法师”。她将自己在新闻稿写作工作中的秘籍传授给志愿者们。“标题,就像是新闻的眼睛,要明亮有神,一下子抓住大家的目光!” 她一边讲解,一边展示那些生动形象标题的诞生过程。她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告诉大家如何修改和写作。关于结尾,也给出了独到见解:“结尾是新闻稿的升华,要简洁有力,或是展望未来,或是点明活动的深远影响。
复盘沉淀:奔赴志愿新篇

在讲解过程中,两位“小小讲解员”穿插了许多实际的志愿活动新闻稿案例,让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优秀新闻稿的魅力。志愿者们纷纷分享自己在志愿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经历转化为生动的文字。通过本次互动交流,在场的志愿者们不仅学到了文字写作技巧,更激发了他们对志愿活动的深入思考:做志愿的过程不仅是输出,更是不断地输入和自我成长。
培训尾声:在句号里埋下种子

“句号不是终点,那些被数字丈量的心跳,正在逗号里等待破茧。”虽然培训结束了,但给志愿者们留下宝贵的经验,让他们以更好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在志愿活动中更好的发光发热。相信各位志愿者,会以笔为刃、以墨为锋,将此次学到的技巧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文字创作中,通过文字源源不断地传递能量,让温暖与希望在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