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智能控制技术(专)23-2班全体同学在田径场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运动会:身心共舞计划”。本次活动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将团体辅导与趣味运动巧妙融合,通过沉浸式协作挑战,为春日里的大学生搭建起身心调适与社交联结的温暖平台。

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的负责人和导员站在队伍的前方,向同学们积极地介绍着活动的背景和目的。随着气温回升,大学生心理健康呈现季节性波动,近期心理普测显示,情绪困扰、社交回避等问题较为突出。为响应这一需求,班级精心策划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运动+心理”的创新模式,帮助同学们在盎然春意中释放压力、重构认知。

活动以三个充满创意的团体项目串联,将“压力释放”“社交互动”“自我觉察”三大目标融入游戏体验。
“人体拼字擂台”各组需用身体拼出“爱心”“2025”等词语,队员们或屈膝搭肩、或伸展手臂,在快速变形中迸发创意火花,现场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融入的“猜词”环节更考验团队默契,当某组用身体摆出“团结”一词时,围观同学纷纷点赞:“人形笔画比字典还生动!”

“气球爆破接力”则成为勇气与速度的双重考验。队员们需用坐、踩等方式压爆终点气球,平时胆小的同学在队友的加油声中戴上耳塞尝试突破,随着最后一个气球“砰”然炸开,全场爆发出欢呼——压力随爆破声释放,友谊在接力中升温。

“气球不落地挑战”难度升级:全班围成大圈,用肩、背、头等部位传递气球,每成功一圈便增加一个“新成员”。随着气球数量增多,同学们屏息凝神、调整节奏,从手忙脚乱到渐入佳境,最终在默契配合中刷新“气球共存”纪录。有同学感慨:“原来不用手也能合作得这么好,就像生活中遇到困难,换个角度或许能找到解法。”

活动尾声,辅导员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总结:“今天的每个项目都是生活的隐喻——身体拼字需要接纳不同角色,气球接力需要信任与支持,而集体托举气球则像我们共同守护的心理能量。”她鼓励同学们将活动中的感悟带入日常,主动构建健康的社交支持网络。

这场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心灵之约,不仅为春日校园增添了一抹亮色,更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当运动与心灵共舞,每个个体都能成为自己的“心理赋能者”,而集体的力量,永远是成长路上最坚实的支撑。接下来组织者结束时进行签到,同学们进行合影留念,并由组织者进行活动总结,
采写:徐一博 周艳翠
摄影:孙勇鑫 周艳翠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