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超故事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教育 >  完超故事 >  信息正文

【完满团支部】智能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23-2班方圆之间见天地--解锁青年成长的社会密码

时间:2025-06-04 16:45:16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突破说教式普法模式,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理解法治不是冰冷的条纹,而是社会协作的最优解。3月20日,智能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23-2班在海右书院111教室展开了方圆之间见天地——解锁青年成长的社会密码”主题班会此次班会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规则与创新中把握成长方向,深度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4F19

“方”与“圆”为切入点,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开启话题。“方”象征着规则、原则与底线,“圆”代表着灵活、包容与创新,二者相辅相成,构成青年成长的重要维度。随后通过播放精心准备的短视频,展示不同青年在社会中坚守原则与灵活应变的真实案例,引发同学们对自身成长的思考。

13DBB

讨论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发言。有同学结合校园生活实例,分享在团队合作中如何坚守公平原则,又通过灵活沟通解决矛盾;也有同学谈到在面对学业压力与兴趣培养的冲突时,如何权衡取舍、灵活调整计划。同学们从自身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方圆之道”在成长中的具体应用,现场氛围热烈。

2D51A

   在互动实践环节,班级创新采用“方圆情境模拟”活动,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现实场景。同学们随机抽取包含职场竞争、校园纠纷、公共规则冲突等不同情境的卡片,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学术诚信与创新突破”的模拟场景中,一组同学需演绎在实验数据存疑时,如何在坚守学术规范的“方”与探索未知方法的“圆”之间寻找平衡;另一组则围绕“社团管理中的制度执行与人性化变通”展开辩论,通过模拟决策加深对规则弹性的理解。

活动中,田班长以“仲裁者”身份介入引导,针对各组讨论中的矛盾点提出启发性问题:“当规则滞后于现实需求时,该如何把握突破的尺度?”“包容创新是否意味着放弃原则底线?”同学们在思维碰撞中逐渐意识到,“方圆之道”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动态平衡的智慧——既要像“方”一样筑牢法律、道德、职业规范的基石,又需如“圆”一般以开放心态适应变化,在具体问题中寻找最优解。

模拟结束后,班级还发起“方圆成长手账”制作倡议,鼓励同学们用文字、漫画等形式记录生活中遇到的规则与创新案例,将班会中的思考转化为持续的自我觉察。不少同学在分享中提到,通过这次沉浸式体验,原本抽象的“方圆哲学”变得具体可感,未来将更有意识地在守正与创新中探索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此次“方圆之间见天地——解锁青年成长的社会密码”主题班会,以新颖的形式、深刻的内涵,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定能践行“方圆之道”,在社会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于方圆之间窥见广阔天地,解锁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

采写:戴前意 刘瑞

摄影:田效瑞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


书院社区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