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全民公益的时代背景下,为培育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意识,智能车辆工程(本)24-1班组织开展《志在愿行》主题观影活动。这部由知名团队历时半年拍摄制作的纪录片,以真实视角聚焦当代志愿者群体,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共鸣,而此次集体观影,也让同学们在光影交织中深刻感悟到志愿精神的厚重内涵。

纪录片以“平凡微光,汇聚星河”为主线,通过三段震撼心灵的叙事篇章,勾勒出志愿者群体的动人群像。在“远山书声”篇章中,镜头对准海拔2000米的贵州山区,志愿者李老师带着仅有几件行李,穿越蜿蜒山路,在漏风的教室里为留守儿童授课。面对简陋的教学条件,她用废旧纸箱制作教具,用手机录制网课资源,当镜头捕捉到孩子们捧着书本露出纯真笑容时,许多同学不禁红了眼眶。“赛事之光”篇章则展现了国际马拉松赛事背后的志愿团队,从凌晨四点的物资调配到烈日下的路线指引,身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热情,筑起赛事的安全屏障。而在“夕阳守护”篇章里,社区志愿者张阿姨十年如一日照顾独居老人,为他们买菜做饭、陪诊就医,将陌生人变成了“家人”。这些真实鲜活的故事,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化作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行动。

此次观影活动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份行动指南。班级当即宣布启动“微光计划”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包括与社区共建“银龄数字课堂”,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开展“山区图书角”公益募捐,为偏远地区儿童筹建阅读空间;组建校园文明督导队,维护公共环境秩序。这些活动将分阶段推进,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同学加入志愿队伍,让纪录片中传递的志愿精神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志愿精神是时代的灯塔,照亮社会前行的道路。通过此次观影,班级全体同学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不仅是帮助他人的善举,更是自我成长的阶梯。未来,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中绽放绚丽之花,为构建更温暖、更美好的社会贡献青年力量。
采写:任 超 徐洪锋
摄影:阮坤洁 王信愿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